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 环境污染与畜禽疫病的相互关系

环境污染与畜禽疫病的相互关系

更新时间:2018-04-23   点击次数:2130次
 环境污染与畜禽疫病的相互关系
         防制危害畜禽zui严重的传染病,始终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环节。但是在我国,畜禽传染病防制办法的提出和制定,只注意应用疫苗免疫预防、药物防治、益生菌(微生态制剂)防治,而很少研究和重视环境污染对畜禽的影响及畜禽传染病相互关系。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认识环境卫生对防制疫病的重要性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给疫病传播留下存在的内在因素,这给控制和消灭畜禽传染病带来一定难度。由于环境污染严重,病原微生物在毒力和抗原性上发生变化,以及抗生素的滥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增多,常导致免疫预防和药物防治得不到满意的效果。  1 环境污染的特点 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也就是说环境是人类和动物的生存环境,他们时时刻刻都生活在这一环境中,并且时刻和不断受到其影响,并从中获得必需的物质。环境中四大要素——空气、水、土壤和食物,这四大要素是人类和动物*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和动物依赖和适应于环境生存的zui基本条件,它对动物的生存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一个适宜的环境卫生有益于动物繁衍,调控机体的抗病机能,促进动物的健康。如果环境四大要素受到污染和破坏,也就是破坏了动物和环境的统一,直接威胁着动物的生存。  1.1 环境污染的特点 环境污染首先侵害的就是四大要素,当四大要素受到有害物污染之后,动物生活和活动的环境质量下降,使空气、水、土壤和食物的性质变坏,其特点表现下面3个方面。  1.1.1 影响范围大:有害的污染物通过大气、水、土壤、食物等多种途径危及整个畜、禽群,在较短时间内,使整个鸡场和猪场的动物同时受到危害。甚至有的化学物质、致病性细菌、病毒可通过受害的母体直接影响胎儿,造成后代不良现象如出现畸形胎、流产和通过胚胎传播疫病。  1.1.2 污染物作用时间长:当环境受到有害物污染之后,如果环境四大要素受有害污染的浓度不高时,对动物机体在短时间内没有异常反应,容易被人忽视,但是如果它的作用时间长,机体也逐渐地受损害,表现为繁殖率下降,生长发育受阻。有的是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其影响的程度更大,这时动物就会出现一系列病理反应。  1.1.3 污染容易治理难:我们在建造大型猪场和鸡场时,对排污设施及治理重视不够,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猪场和鸡场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甚至变成公害。环境一旦受到污染,特别是污染土壤后,有害物能在土壤中长期残留,这给环境治理带来难度,很难在短时间内治理好或净化。  1.2 环境污染对畜禽健康的影响和危害 四大要素受到污染之后,破坏了动物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动物健康,这时动物表现对环境不适应,并表现一些不良反应。机体对环境有害物的反应取决于它的性质(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剂量和作用时间,当环境有害物强度和剂量不大时,动物能以机体调控处于代偿状态,动物不显出临床症状,随着环境有害物剂量增大,超过动物机体适应范围,动物机体会引起一系列变化,如机体抵抗力下降,食欲减少或废绝,精神萎顿,并导致机体病理变化,体温升高等,重者导致动物死亡。  2 环境污染与动物传染病的关系   2.1 空气中氨气对动物疫病的关系 畜禽舍内环境卫生差,也没有良好的通风设施,由于粪便积留,其尿酸与未消化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而产生氨气,并且产生二氧化碳,对畜禽健康有明显影响,畜禽舍内氨气浓度的上升,直接危害畜禽呼吸道。动物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的纤毛和粘液是正常呼吸道上皮的*道防线。气管上皮的纤毛有规律的往头部方向摆动,很自然地将吸入外来物推向咽喉部从口部排出,纤毛上粘液可起着清洁作用,所以健康的畜禽呼吸道有效排除外来物。但是纤毛上的粘液的粘度和功能取决于PH变化,当氨气浓度过高,可使PH增高,而二氧化碳浓度加大则使PH下降,影响了纤毛上的粘液功能,于是畜禽舍内氨气的浓度升高时,必定使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的纤毛发生变化,如萎缩或脱落使之失去它的功能,破坏了*道有效防线,一方面使畜禽上呼吸道抗病力下降;另一方面使畜禽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例如多发性浆膜炎是肉鸡的一种常见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的一种继发感染。其原因是由于畜禽舍内氨气浓度升高,*道防线受损所致。畜禽舍内氨在空气中浓度达23×10-6时鸡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60-70)×10-6时可导致鸡结膜角膜炎。防止畜禽舍内氨气浓度升高,首先应重视环境卫生,做到畜禽舍内适当通风,使畜禽舍内的空气流通,并及时清除畜禽舍内粪便或使畜禽粪便迅速干燥,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氨气浓度。  动物实验表明,当空气受臭氧、二氧化碳、氨气污染时,能提高动物对细菌的易感性。接触臭氧使小白鼠容易再感染链球菌,结果死亡率比对照增加23%;接触氮氧化合物再吸入肺炎球菌,结果小白鼠死亡增多,存活时间缩短一半。氨气浓度高的状态下,可引起动物机体免疫能力下降,体内溶菌酶下降。这种酶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多种组织和体液中,它具有溶解细菌的作用,而构成动物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当体内溶菌酶下降时,溶菌作用降低或无溶菌作用,造成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下降,促使动物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导致疫病发生。  2.2 畜禽舍内尘埃及垫料污染与动物疫病的关系  畜禽舍内通风设备不良,使畜禽舍内外空气不能正常流通,尘埃就可长时间飘浮在畜禽舍内。尘埃在空气密度较大时,尘埃颗粒可阻塞动物的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纤毛的运动。如果鸡场发生鸡败毒支原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城疫病毒、腺病毒和呼肠孤病毒感染时,气管上皮纤毛常受到损害,又处在畜禽舍通风不良情况下,常常会发生高尘埃水平和高浓度氨气相结合危害畜禽,很容易造成上述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尘埃颗粒往往携带着病毒和细菌,随着漂浮于畜禽舍空间,很容易传播于畜禽舍内外,含病原微生物的尘埃传播远近,主要根据尘埃微粒的大小和风速而定的,尘埃微粒在0.5-1μ漂浮在空间,有些病毒可迅速被灭活,尘埃微粒较大,它可携带较多病毒和细菌,微粒大提供病毒保护,不易被灭活,所以较大尘埃微粒是zui危险的,在传播传染病起着重要作用,但较大尘埃微粒仅能在风速相对高时才能传播。  畜禽舍内垫料(肉鸡在地面饲养),也是环境污染一个重要环节。垫料中含有害微生物和有益微生物,其中病原微生物也是动物疫病感染的来源,特别是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引发如雏鸡白痢、大肠杆菌病。当垫料受到霉菌污染。造成垫料的发霉,真菌的分生孢子漂浮在畜禽空间内,雏鸡经呼吸道感染而发生曲霉菌病,当垫料发霉得不到及时清除,也可以造成雏鸡大批发病死亡。垫料中污染鸡球虫卵囊,污染严重时,可导致鸡球虫病的暴发,可造成3-5周龄鸡大批死亡。  3 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环境中广泛存在各种微生物,绝大多数微生物是有益的,在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环境中也存在着有害微生物及产物可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特别是某些致病性微生物可引起动物和人类某些传染病的发生,直接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3.1 空气的微生物污染 空气中存在一些病原微生物,畜禽可通过空气传播疫病。  3.1.1 空气中微生物及传播疫病的方式 畜禽舍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与畜禽的饲养密度、垫料厚度、气温、相对湿度、气流等因素有关。在畜禽舍内空气通风不良情况下,饲养密度大,铺设垫料长时间未更换,并且气温高、湿度大,来自动物体某些病原微生物在空气中数量相对增多,可能成为空气传播疾病的来源,所以畜禽舍内空气的致病性微生物污染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原因。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疫病的传播。  3.1.1.1 畜禽舍内空气的病原微生物附着于尘埃微粒上进行传播。  3.1.1.2 病原微生物附着畜禽鼻腔和口腔,通过咳嗽和打喷嚏喷出形成飞沫小滴污染舍内空气起着疫病传播的作用。  从环境和鸡体分离到E.coli来看,空气、喉、泄殖腔、死胎、死鸡都可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用以上病菌人工接种雏鸡,死亡率达75%为高致病性、50%左右为中致病性、25%以下为低致病性。  3.1.1.3 病原微生物附着于气溶胶中,许多病毒可在气溶胶中存活,但受飞沫核中蛋白质含量及温度、湿度的影响,例如新城疫病毒在相对湿度较低时,可在气溶胶中存活,而无囊膜病毒、法氏囊病毒、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则在相对湿度较高时能存活较久。气溶胶中病毒在高温下易灭活,当飞沫转变为干颗粒时也易灭活。病毒在气溶胶中在低湿度下蒸发后变成微细的飞沫,可以被鸡吸入呼吸道深部而发生严重感染和反应。  从上述可见,畜禽舍空气中尘埃、飞沫及气溶胶是病原微生物附着的介质,在空气中附着病原微生物,引起呼吸道感染,因此畜禽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以下流行特点:传播广泛,发病率高,传播迅速,往往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3.1.2 通过空气传播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 细禽传染病通过空气(呼吸道)传播的疫病种类很多,有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传播感染之后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和病变,  3.1.2.1 禽的大肠杆菌病 AvianColibacillosis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是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其抗原结构很复杂,主要由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表面抗原(K)组成许多血清型。zui近还以菌毛(F)抗原被用于血清型鉴定。在雏鸡常见血清型O1、O2、O78、O8、O88、O15、O18,在雏鸭的常见血清型有O119、O78、O14、O147、O2。  根据对畜禽致病性不同可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二类:一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能藉附着因子——菌毛粘附于气管上皮和小肠粘膜表面,同时产生耐热和不耐热肠毒素,引起肠道分泌增加,促使大量液体积聚肠道出现腹泻,二是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不产生肠毒素,但可侵袭肠壁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腹泻和浓血便。①大肠杆菌污染环境:大肠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包括饲料、饮水、器具、尘埃、空气和土壤,根据南京二个鸡场调查,一个鸡场环境卫生较好,禽舍空气流通良好,禽舍尘埃含量低,每克含102-103个大肠杆菌;另一个鸡场环境卫生差,畜禽舍通风不良,尘埃含量较高,。而鸡死亡淘汰率也较高,舍内每克尘埃含105-106个大肠杆菌,并经常通过呼吸道而感染。有人调查正常母鸡所产蛋中本菌含菌率为0.5%-0.6%;如果人工感染产蛋母鸡所产蛋含菌率高达25%,病鸡产的蛋也可以带菌。鸡胚和鸭胚后期死亡的是由于蛋壳被大肠杆菌污染,在孵化过程中通过蛋壳侵入卵黄囊,有的蛋本身带菌引起死胚。②菌毛的侵袭性;菌毛的粘附性在大肠杆菌对宿主的侵袭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动物源和鸡源大肠杆菌的菌毛粘附上皮细胞的对象有所不同。鸡源大肠杆菌菌毛在鸡呼吸道上皮的电镜扫描图象观察说明,致病性大肠杆菌进入鸡气管6小时就可长出菌毛,菌毛粘附气管3小时即可突破呼吸道防线,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这种菌毛对气管上皮粘附可被抗大肠杆菌血清所抑制,甘露糖也可抑制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菌毛对血管上皮的粘附。而用高碘酸钠可抑制所有株菌毛的粘附作用,表明菌毛结合的受体均为单糖受体,而能被甘露糖所抑制的菌毛结合的受体为甘露糖受体。从上述情况分析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感染起着主要作用。饲料和饮水受病鸡排泄物污染后可经消化道传播。  ③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菌株日益增多。目前我国鸡场在控制细菌性疫病主要依赖抗生素药物,由于大量普遍使用其结果出现:新的有效抗生素使用的周期短和不断出现耐药性菌株。经我们对鸡场一年多时间观察,常用的几种药对大肠杆菌都产生耐药性,这现象对防治禽源性大肠杆菌带来难度,应引起我们关注。  3.1.2.2 军团病 1976年首先发生于美国退伍军人军团,是由嗜军团菌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人感染后,一种表现肺炎型以发热、咳嗽和肺炎为特征;另一种非肺炎型仅表现头痛、肌痛。在动物主要为隐性感染,羔羊会导致后肢瘫痪。嗜肺军团菌为革兰氏阴性,为8-20μm丝状体,能产生外毒素,有14个血清型。我国1982年开始研究本病,1983年在猪分离出1株,军团菌为血清6型,以后在新疆从后肢瘫痪羔羊脏器分离到军团菌,经鉴定为积血清I型。  国内外血清学调查结果证实在猪、牛、驴、鸡、鸭、鹅、家兔及野鼠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军团菌感染,如新疆健康牛、马、羊血清I型抗体阳性率达53%-77%。成都地区家兔检出血清1-6型抗体,以Ⅱ型和Ⅳ型阳性率zui高(23.7%和23.3%)。鸭以Ⅱ型zui高,鹅以Ⅱ型占优势:猪I和Ⅳ为主(48.6%-89.9%)。  军团病的暴发与空气传播有关,调查研究认为,吸入含有嗜肺军团菌的气溶胶为主要传播途径。从上述调查情况分析军团病的发生和流行,是由于空气污染嗜肺军团菌有直接关系,同时从许多动物血清学检查阳性率较高,也证实动物隐性感染或带菌,也可能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一种因素。  3.2 土壤中的微生物污染 土壤是多种微生物的居住场所,也是微生物在自然界中zui大的储藏所,绝大多数微生物在土壤中对物质的分解转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一部分是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通过动物的粪便及排泄物污染土壤,但土壤本身也是净化场所,当病毒进入土壤就会吸附于土壤并失去传染力,这就是土壤本身净化能力。如果动物带有致病性微生物,其排泄物及粪便含细菌和病毒量过多,那就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而在疫病流行上产生有害的影响。  3.2.1 土壤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来源  3.2.1.1 畜禽的排泄物及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土壤和湖泊、河中。  3.2.1.2 没有采取有效处理,将畜禽排泄污水直接用于农田施肥。  3.2.1.3 畜禽场建造时,没有将场内污染道和清洁道严格分开,造成场内污染源恶性循环。  3.2.1.4 病畜禽和死亡的畜禽尸体未经无害化处理,浅埋场内或乱抛。  3.2.2 土壤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危害 病原微生物含量多进入土壤后,土壤本身无法净化,这些微生物能在土壤存活一定的时间,(芽孢杆菌存活时间长),如在条件适宜时,即可通过不同途径感染畜禽,引起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如炭疽、钩端螺旋体病、寄生虫病等;有的被污染的土壤,由于大雨或洪水,使土壤中病原微生物污染水源,畜禽经消化道而感染发病,如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也有被污染的土壤,在干旱时随风移动将污染土壤以粉尘形式漂浮空气,经呼吸道而感染发病。  4 环境污染的治理 畜禽所栖息的环境,包括许多影响的重要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大气、土壤、尘埃、微生物、社会因素等,本文仅对空气和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传播疾病的防治措施作一简介。  4.1 做好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4.1.1 控制畜禽舍内空气氨气的浓度。畜禽舍内氨气浓度与舍内粪便堆积状况及污染垫料有直接关系,为了防止氨气在畜禽舍内停留时间,应加强舍内通风换气。要求畜禽舍内氨浓度不超过20×10-6经常用氨试纸测定,因而明确氨气水平与确定畜禽舍内换气量,保证畜禽在舍内活动不受到氨气的危害。  4.1.2 做好畜禽舍内的防尘设施 尘埃来源主要是饲料、垫料、粪便、羽毛等,如果尘埃微粒附着病原微生物,势必造成传染病的传播。为了控制畜禽舍尘埃,在加料时要细心以减少饲料粉尘漂浮,并经常添换垫料;在采食后尘埃多的情况下,用水添加一些消毒药对畜禽舍进行喷洒,一方面起着消毒作用,另一方面及时减少尘埃量;再结合换气,将舍内尘埃排出舍外,正常情况下畜禽舍内保持0.25-0.5m/S的风速换气量,可减少病原微生物附着尘埃微粒,达到控制尘埃传播疾病的作用。  4.2 土壤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预防 防止土壤病原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措施是:畜禽的粪便和排泄物先经无害化处理,然后,排放土壤,即将病原微生物杀灭后方可利用。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很多,常用密封发酵、高温堆肥、沼气发酵和微生物处理等,通过这些方法处理之后,粪便中病原微生物基本杀灭,寄生虫虫卵死亡率达95%以上,大肠杆菌群值≤102个,并能有效地控制苍蝇孳生,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用于蔬菜、作物施肥,也不会造成土壤的污染。

分享到:

返回列表 | 返回顶部

广东达元绿洲食品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人:陈先生 手机:15989223335 传真: 地址: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开源大道11号A2栋第三层